于泽洋:深耕设备管理一线,用党员初心铸就工程匠心

时间:2025-08-26 23:43:46 来源:岁不我与网

从吉隆坡的繁华都市到砂拉越的海滩桥畔,从马来西亚的耕设工程棕榈林到台州湾的蔚蓝海岸,1994年出生的备管于泽洋用8年青春在工程设备管理领域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。

作为中交三航局四公司的青年骨干,他以“管好每台设备、心铸保障每个项目”的匠心执着,在公司多个重点工程项目中,于泽洋深用党员初以专业能力和创新举措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,耕设工程助力项目高效推进。备管

海外攻坚的设备“诊疗师”

2019年的吉隆坡TRX中央公馆基础工程项目正面临着一场特殊的“设备战役”。作为项目设备部副部长,心铸于泽洋接手的匠心是深基坑内旋挖钻机的管理难题,市中心交通拥堵、于泽洋深用党员初便道坡度过大,耕设工程重达数百吨的备管设备进出场成了首要瓶颈。

“办法总比困难多”,这位刚过25岁的年轻人没有退缩。他带着团队一遍遍测算设备拆分方案,最终创新性地提出“核心部件少拆卸”策略,仅保留必要拆分,将动力头、主卷扬等关键构件整体运输,配合夜间通行窗口期,硬是将原本需要24小时的拆装流程压缩至6小时。

在石灰岩地质施工中,他更是展现出青年技术骨干的敏锐性。通过对比分析数据,结合地质报告优化钻具选型,果断减少嵌岩捞沙斗等非必要钻具投入,直接节约成本20万马币。由他参与完成的《提高石灰岩地质钻孔灌注桩成孔一次验收合格率》QC成果,将验收合格率从71.3%跃升至93.3%,节约成本超60万元,荣获2020年上海市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成果二类成果。

跨国项目的设备“护航者”

2020年,砂拉越日拔大桥项目的设备管理重任落在了于泽洋肩上。这片施工现场,面临着比吉隆坡更严峻的挑战。民都鲁地区没有设备售后机构,配件采购周期长达2个月,当地维修人员甚至看不懂国产设备的电路图。

“不能让设备‘趴窝’,拖慢工程进度!”担任设备部部长的他,立刻启动“自主维修攻坚计划”,建立配件库储备关键部件,每周与国内厂家开展视频技术交流会,将液压系统原理、电路图纸等资料翻译成英文标注在设备上。短短半年,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履带吊液压泵异响、旋挖钻机动力头卡滞等20余项故障,实现90%常见故障自主维修,设备完好率从65%提升至92%。

针对马来西亚生物柴油含水率高,导致发动机喷油嘴频繁损坏的问题,他创新设计“四级过滤系统”,在原有三级过滤前加装油水分离器,并制定“每日排水”制度,彻底根除这一顽疾。这项改良使设备故障率下降70%,为项目节省维修费用超20万元。

在主墩2500mm桩基施工中,他提出的“三级成孔法”(在1500mm和2500mm之间增加2000mm工序),将单桩施工周期从16天到7至10天,为这座东南亚重要桥梁的合龙赢得了关键时间。其参与的《提高海滩区域深层钻孔灌注桩成孔一次验收合格率》QC成果,被收录入公司优秀成果选编。

红色引擎下的设备“排头兵”

2024年底,于泽洋转战台州湾陆岛联动综合码头项目,他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设备管理深度融合。作为设备部党员示范岗带头人,他牵头构建起设备党员示范岗管理体系,包含制度文件和全周期设备技术档案,让每台设备都有了“健康台账”。

“不仅要管好设备,更要带好队伍。”他拍摄的微安课《履带吊的基础知识和检查要点》,以生动直观的讲解覆盖设备结构、检查要点及应急处置,点击量超300次成为项目安全教育范本。在公司“夜学一小时”活动中,他主讲的“特种设备管理要点”课程,将海外项目的实战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管理方法。

从设备员到设备部长,从海外到国内,于泽洋用8年时间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设备管理能手。他先后荣获中交三航局2023年设备管理先进个人、公司2024年设备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,这些勋章背后,是他对每台设备的精心呵护,对每个数据的较真态度,对每项创新的不懈追求。

如今,站在台州湾陆岛联动项目上,望着往来穿梭的工程设备,于泽洋心里明白,项目的顺利推进,既少不了周密的施工计划,更缺不得把每台设备盯紧管好的踏实劲儿。作为一名党员,他深知肩上的责任更重几分。在岗位上,他始终把设备管理的活儿做细做精,遇上急难险重的任务,便挺身而出,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引领,主动扛起最繁琐、最耗神的设备保障难题。他用无声的行动诠释着党员的担当,为台州湾陆岛联动项目的建设增添着属于自己的青春伟力。图文:叶佳豪



推荐内容